按文献类别分组
关键词
《三国志·魏志》否定副词的特点
作者: 张诒三   来源: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 年份: 2000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魏书   副词   特点  
描述: 以《三国志·魏书》中的全部否定副词为研究对象,试图认识中古汉语否定副词的一些特点。通过对这些否定副词的分析描写,发现常用否定副词只有“不、非、勿、未”等,和上古相比,数量减少了,分工更明确,反映了中古汉语否定副词向整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。
《三国志·魏书》程度副词的特点
作者: 张诒三   来源: 殷都学刊 年份: 2001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程度副词   魏书   特点  
描述: 《三国志·魏书》中程度副词既有从上古汉语中继承下来的,又有汉魏时期新产生的;各组意义相近的程度副词形成了在意义上有联系又有区别,使用上有共性又有分工的系统,反映出中古程度副词向整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。
陈寿《三国志.魏书》之《春秋》书法研究
作者: 陈义彬   来源: 成功大学 年份: 2013 文献类型 : 学位论文 关键词: 魏书   春秋书法   陈寿   三国志  
描述: 以《春秋》书法作为研究视角以探析陈寿编着的《魏书》。本文将《春秋》书法分为「如何书」与「何以书」两方面作为研究主轴。「如何书」以钱锺书所谓:「《春秋》之『书法』,实即文章之修词」的文章修辞技法为研究
董卓当为司徒种暠所辟:裴松之《三国志注》引《吴书》辨疑
作者: 于涛   来源: 文献 年份: 2008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董卓   《三国志》   魏书   《三国志注》   州刺史   裴松之  
描述: 裴松之在《三国志》卷六《魏书·董卓传》汉桓帝末,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前,注引《吴书》称:郡召卓为吏,使监领盗贼。胡尝出钞,多虏民人,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
《三国志》中的人物妙语
作者: 王佳伟   来源: 高中生 年份: 2014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曹丕   魏书   刘备   曹操   母亲   中等尺寸   首饰   三国志   记载   后妃  
描述: 卞氏智答众人《三国志·魏书·后妃传》记载,曹丕的母亲卞氏谦恭节俭。曹丕被立为太子的当天,很多人前来祝贺,有人对她说;"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,您府上有那么多宝物,是不是应该赏给我们一些啊?"卞氏说
“三国志”中的人物妙语
作者: 王佳伟   来源: 思维与智慧 年份: 2013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曹丕   品读   智慧   文学价值   魏书   母亲   人物语言   二十四史   三国志   记载  
描述: 《三国志》是二十四史之一,文学价值很高,特别是其中充满智慧的人物语言,耐人品读。卞氏智答众人《三国志·魏书·后妃传》记载,曹丕的母亲卞夫人谦恭节俭,曹丕被立为世子的当天,很多人前来祝贺,有人对她说
评说三国
作者: 陈晋   来源: 瞭望 年份: 1991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《三国志》   魏书   《三国志集解》   注道   毛泽东   曹操   刘表   袁绍   史家   汉末  
描述: 刘表于汉末割据荊州,为一方霸主。《三国志》卷6《魏书·刘表传》称刘表“少知名,号八俊,……长八尺余,姿貌甚伟。”毛泽东在此批注道:“虚有其表”。接下来,毛泽东把刘表的——些所作所为同曹操相比:当史家
三国志
作者: 宋衍申   来源: 中小学教师培训 年份: 1985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三国史   晋惠帝   魏书   陈寿   张华   诸葛亮   四川南充   蜀汉   三国志   裴松之  
描述: 作者陈寿,字承祚,巴西郡安汉县(今四川南充)人。生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一年(233),卒于晋惠帝元康七年(297),享年六十五岁。陈寿幼年受学于同郡学者谯周,“聪警敏识,属文富艳”,在蜀亡以前,曾出仕为观阁令史,但遭到宦官黄皓排黜。公元二六三年,蜀汉灭亡,时陈寿三十一岁,居父丧间得疾,令侍婢调治
《三国志·华佗传》札记一则
作者: 位为凤   张宇   来源: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 年份: 2011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建安   魏书   华佗传   病因   卒年   司马师   商榷   三国志   十三年   下限  
描述: 关于华佗的卒年下限,一般认为是建安十三年(208年)之前,但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。《三国志》卷二九《魏书.华佗传》言":及后爱子仓舒病因,太祖叹曰‘:吾悔杀华佗,令此儿强死也。’"即华佗死于曹冲之前。所以要弄清华佗卒年的下限,首先就要清楚曹冲的卒年。关于曹冲的卒年,大致有三种说法
《三国志·魏书》札记(之一)
作者: 方北辰   来源: 成都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年份: 2007 文献类型 : 期刊 关键词: 魏书   曹操   “王”   武帝   三国志   称谓   札记   “公”  
描述: 《武帝纪》史文对曹操的称谓《武帝纪》史文对曹操的称谓,有“太祖”、“公”、“王”三变。建安元年(公元196)冬十月之前,曹操的官职均在三公之下,而且变动较多,如果以实际的官职来作称谓,纷繁的名目将使读者为难。此外,这些中低级官职,也与曹操作为曹魏王朝奠基者的显赫身份不甚相称。因此,陈寿便以《武帝纪》起头的“太祖”二字,即曹操后来的庙号称呼之。建安元年冬十月曹操升任司空,自此开始史文改称“公”。在当时,“公”这一尊称,一般情况下只有出任过三公者,或者出任过高于三公的职务如丞相、相国者方得称之,如曹公、诸葛公
< 1 2
Rss订阅